世界杯蹭热度之王:“中国第一世界第二”虽涉嫌违规,但效果极大
一到世界杯来临,各种方式“蹭热度”的现象,就会铺天盖地而来——比如商界、广告界,也会掏出大笔的银子,作为世界杯的赞助费,目的就是蹭世界杯热度,达到市场营销的目标。
据“环球数据”(Global Data)数据显示,在卡塔尔世界杯上,中国企业共赞助了13.95亿美元,已经超过了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杯最大赞助商的美国企业——美国企业的赞助费共投入11亿美元。
从这一数据上,也让过去一看世界杯转播,满屏皆见美国品牌名字的中国人,也会油然而生一种无比的自豪感了吧?——这不就是“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”的一种侧证吗?
虽然说我们的经济体量现在还排在山姆大叔之后,只能称作“世界第二”,但是,有一家中国品牌,却在卡塔尔世界杯比赛场边的广告中,打出了令人热议的一句广告词:“中国第一,世界第二”。
不得不说,汉语真的是博大精深!——这句广告词,显然是经过商家和广告制作方的精心设计,其中的言外之意、字浅意深之含义的多样性、打擦边球的巧妙性,以及哪怕有可能涉嫌违规,却足以达到成本低于获利的超级效果性,都显然实现了这则广告词所想要的最终目的!
因为,这句简洁的广告词,从电视直播中一闪而过,其并无上下文的语境,于是就产生了足够的留白性。
这句话到底说的是企业产品的销量?还是指质量呢?如果是前者,或许就是一种事实;而如果是指质量,则就违反了广告法!
因为,广告法中规定使用“极限性的量级称谓,如最、第一等”属于违规违法行为,就有可能受到广告法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约与处罚!
当然,这个广告蹭热度的巧妙之处在于,它像是在走钢丝,打了一个巧妙的擦边球——因为这则广告是在境外发布,一般而言,国内的市场监管部门并无管辖权。
但是,如果国内与之相关的竞争品牌方认为,这是一种不正当竞争宣传,那就可以在国内对其进行起诉,则这样的涉嫌违规宣传,就仍有可能受到处罚。
当然,如果国内的相关商家懒得理会呢,则这样的蹭热度之擦边球,就会有惊无险地过关和大功告成了。
当有人质疑“中国第一,世界第二”到底指什么时,这家公司网上回复说:“第一是心中位置,第二是前进动力”——“一张嘴,两张皮,你咋说咋行”,这就是伟大的语言艺术了。
另外,这则广告语之所以能引发中国公众的热议,其实,并非侧重于它的商业元素,而是因其留给人们的无限遐想空间,这才是其制造焦点和轰动效应的最大成功之处!
因为,“中国第一,世界第二”,会让人理解成“我们中国排第一,世界却排在第二”——反正,这样说又不会被联合国征税,也就不太可能有人计较了,但这在中国球迷和观众的眼里,却成了一大焦点,引发了热议,于是,其广告效应和品牌宣传效应,就能达到最大化的价值和效果了!
不过,唯一让人感到叹息的是,这句话,并不能适应于与世界杯更为契合的元素——中国足球!如果是中国足球,别说能成为世界第一了,就是能成为世界第二,则中国球迷该会有多么多么的幸福啊!【原创评论:瑜说还休】